由聪明转入糊涂的艺术 (转贴)

2011/09/20 admin 36

由聪明转入糊涂的艺术 (转贴)

由聪明转入糊涂的艺术 纪洞天 “难得糊涂”据说是清朝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留下的一句名言。 有一年,郑板桥到一位老者家借宿,老者自称是荒村野臾糊涂之人。老人请郑板桥留下墨宝,郑板桥欣然命笔:难得糊涂,并盖上名章“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很有些得意。郑板桥也请老人题写一段跋语,老人随手写下跋语,其中有一句“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也盖下了印章:“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大感羞愧,从此深得难得糊涂的真谛。 后来,郑板桥当了潍县知县,其堂弟为了祖传房屋的一段墙基,与邻居诉讼,函请郑板桥转告兴化县知县,以便赢得官司。郑板桥立即回信道:“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劝堂弟为人处世不要太较真,不妨退一步海阔天空。 古代有难得糊涂之人,现代也有难得糊涂之人。 著名学者吴宓在三十年代清华外文系是三大台柱之一。1929年,钱钟书以英文满分考入清华后成了他的得意门生。谁知当时的钱钟书年青气盛,恃才傲物,不把恩师看在眼里。钱钟书上课从不记笔记,而是看闲书,吴宓也不在乎。上完课,吴宓还会征求钱钟书的意见,钱钟书总是先扬后抑,不屑一顾,吴宓也不气恼。不但如此,钱钟书还狂妄地嘲笑吴宓太笨。当吴宓与33 岁的情人结婚时,钱钟书还调侃恩师的新娘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吴宓则一笑了之。钱钟书出国学成归来,吴宓力排众议,力主聘请钱钟书回清华任教。钱钟书教了二年,因与他人不和,辞职他就,又是吴宓极力挽留他。多年之后,钱钟书深感受当年自已年少轻狂,特地登门向吴宓道歉,吴宓笑道:我早已忘了。 男人有难得糊涂之人,女人也有难得糊涂之人。 香港著名女作家亦舒就是个有名的难得糊涂之人。有一天,她与友人到馆子共进午餐,想不到肉不新鲜,友人火了想要把领班叫来训斥一顿。亦舒立即阻止了,她说:我们只不过一小时的欢聚时间,不必为一小碟菜浪费二十分钟的时间,下次不来这地方就是了。亦舒说过:人活久了,总算变得有点小聪明能干明了,再也不为无谓的细节斤斤计较,毫无宗旨可言。 国人有难得糊涂之人,洋人也有难得糊涂之人。费曼是诺贝尔物理奖的得主,他在康奈尔大学教书时,时常参加那儿举办的社交晚会。费曼长得年青,帅气,根本不像个教授。当他与女孩跳舞时,女孩都会问他,你是大学部的,还是研究生部的学生。费曼答:我是教授。女孩问:你教什么?费曼答:理论物理。女孩问:你也许还想说你研究过原子弹?费曼答:是呀,我曾在罗沙拉摩斯呆过。后来,费曼发现,凡与他跳过舞的女孩,都不再跳第二支舞了。费曼是个聪明人他终于想明白了。以后,凡是有女孩问他的基本情况,他都采取了模糊的策略来应对。女孩问他,你是大学部的,还是研究生部的学生。费曼答:你猜。女孩问:你是大学部的学生?费曼答:才不呢。女孩问:那你是研究生部的学生?费曼答:也不是。女孩问:那你到底是干什么的?费曼答:我不说。女孩问:你为什么不肯告诉我?费曼答:我不想说。这么一来,情况就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了,女孩们不但乐于与他跳舞,而且也开始与他交谈了。 难得糊涂的人是敢于取舍,善于取舍的,他们丢弃了枝枝节节的东西,保住了最核心的价值。只要不违背自己的道德底线,人在平日的处世中不妨难得糊涂,特别是要掌握由聪明转入糊涂的技巧。难得糊涂,蕴含着的极其丰富的哲理,应当将它视为人生境界的追求。眼前吃点小亏没什么,从长眼看,难得糊涂的人才是有福之人,是具有大智慧的人。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