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非一般生活

2012/01/02 admin 45

                 

《我 的非正常生活》是从一个好朋友的书柜里翻出来的。本人有些俗,对一些绯闻逸事小有兴趣,特别是当今互联网发达,上网一搜,总有无数的信息。但本人的兴趣大 都停留在标题的水平,至今还没有加入任何一个粉丝团。过去对洪晃的认识也都局限于这个水平。但还是知道她非同一般的出身和几乎有些传奇的经历。当然也知道 她是陈凯歌的前妻,也知道她被称为名门痞女,而她的母亲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名媛,前外交部长的妻子,毛主席的英文翻译,是位美丽且身份特殊的名人。

 

她 的非一般生活从一出生就注定了。这是她所有非一般的基础,她的出名和成功以及自傲和自卑都不难追硕到这个根源。她是章士钊的外孙女,所以一出生就生活在深 宅大院之内,被宠爱甚至溺爱所环绕。 从其书中描述,其特权和富裕程度恐怕当时的高干子弟也不一定能够享受到。 按她的年龄计算,她应生于六十年代,当时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非常低,而她的家庭可以请师傅一次就炒几十斤肉的肉松,出门有车代步,在上寄宿学校之前从来没 用过蹲的厕所,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中,她周围的亲属所关心的是美食和时装。其生活是非一般之“腐败”。但同时,她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当中,她对当时的 大环境,和其非一般的优越生活,即使自己懵懂无知,也一定从大人那里略知一二,所以那种环境自然使一个孩子产生无以复加的优越感。这些都在她的书里表现出 来。

 

与 此同时,她对父母婚姻的裂痕和不合也一定不会一无所知。因为孩子对这些都是没有例外地敏感。接下来的两个创伤性经历是她在寄宿学校的生活以及父母的离异。 这其中似乎有先后之分,我之所以记不清楚(书已经给另一个人看了),是因为在我的印象当中两件事是同时发生的,因为,一个婚姻的破裂是一个过程,离婚则通 常是危机积累到高峰后的最后结果。把她送到寄宿学校如非是离婚后她母亲好心的补偿抑或无奈的一种安排,就是为离婚而做的铺垫性的安排。(我不赞成把幼小的 孩子送到寄宿学校,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特别对于敏感的孩子,会形成被父母抛弃的体验-事实上也是,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被很多临床案例证实的。)对于这种 安排,对普通人家的孩子或许比较容易适应,但对于洪晃,这个只会用抽水马桶的小女孩还说,简直就是一种灾难。但生活的适应倒是其次,要知道,对孩子来说, 那个年龄同伴(peer)的认同 是非常重要的,从书中可以看出,为了得到同伴的认同,她做了非常大的努力:故意穿带补丁的衣服,拾最臭的粪。而同时,频频在广播中出现的母亲的名字,或许 在使她得到老师宠爱的同时,也很可能受到了同伴的孤立,使她的努力打了折扣。而之后作为被空降到纽约的红小兵的经历,又使她有了第二次身份认同的危机。而 寄宿学校(与其它学生的出身差异)和小留学生的经历(与美国孩子的差异-包括服装、观念、和语言能力)都有可能使她在无比的骄傲中产生非一般的自卑感。就 好比她和吕贝卡的对话:

 

吕贝卡说:“就是因为你不可爱,你爸爸、妈妈才不要你,把你送到美国来,我们真倒霉,还得收养你。”

 

而她回应说:“你懂个屁,只有中国的人尖子才能出国,别的父母想送还送不成呢,我将来是当外交部长的料,你八成是纽约街上的垃圾工人。” (另一种解释可能是:妈妈爱的是外交部长,如果我当上外交部长妈妈就会爱我了。)

 

当吕贝卡反击说:“我父母绝对不舍得让我离开他们,我再没出息他们也爱我,我是他们的女儿,你要是再没出息就更没人要了。”使她顿时哑口无言。

 

是 啊,我可以有一切,可是,爱却离我那麽遥远。精神分析讲母亲注视的目光的重要性,孩子在那目光中,不但可以看到母亲的爱,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可爱。就好比情 侣的目光,不但可以看到对方多麽爱自己,也可以看到自己在她/他眼中多麽可爱。没有了那对注视的目光,无论什麽都很难完全弥补它的缺失。

 

在 这个过程中,雪上加霜的就是她父母婚姻的破裂。洪晃在书中说,她在梦中都有怕被抛弃的呼喊。我认为这是她书中最真情流露的一句话。父母的离异是她生活的分 水岭:那之前,生活是圆满的,美好的,充满着爱的(至少形式上是);那之后,生活是苦涩的,孤独的,无助的。有人可能不认同这种说法,因为事实上,由于她 特殊的出身和身份,使她拥有非一般的资源和机会。我这里说的孤独无助是指她的内心,这可以从她书中看出,也可以从她虚张声势的坏脾气中推断一二。从书中的 照片可以看出,洪晃小的时候非一般的可爱。而她成年的容貌几乎和她在刚到美国时那张在船上的照片没什麽差异。孩子式的圆脸、孩子气的眼神、和调皮的圆鼻 头。而她的不加控制的脾气,也和一个12岁的孩子无疑。似乎她永远停留在12岁,不愿长大;而不长大,以后的事情就似乎不会发生。

 

父 母的离异使她有被抛弃的感觉,她也曾因父母的离异而责备自己。而她在父母离婚之后被“抛”往纽约,这种物理上的距离正好是她的恐惧的一个最好不过的,甚至 无法自欺欺人的注解。被抛弃的感觉一直伴随着她,而后与陈凯歌的婚姻更进一步加重了这种恐惧。我认为洪晃是个有才华、敏感、和真性情的人,而陈凯歌,作为 一名有那麽多好作品的的著名导演当然也是有才华和真性情的(很难想像一个现实到利用婚姻来获取身份的人,能出那麽多的好作品)。所以,我宁愿相信他们的爱 情是真实的,而陈凯歌离开她而转向别的女人,别的更加美丽的女人…… 而洪晃对朋友的依赖,和对派对的热衷,也反衬出她希望被认同的强烈需求,和竭尽所能留住朋友的愿望。

 

容 貌似乎也是洪晃的自卑点。她,以及她的朋友都在书中多次提到这一点。尽管她的朋友大都强调她的性格和才华的光芒掩盖了她容貌的平庸,但刻意的承认和否认某 件事都正好彰显它的重要性。而容貌对洪晃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她有一个那麽美丽的母亲,而且是外交部长的夫人,毛主席的英文翻译。在当时的中国,其瞩目程度 恐怕不亚于江青。相信从小人们对洪晃的容貌都有着high expectation。而她的容貌,在深深地使她自己失望的同时,大概也会使不少人失望。而一个永远都无法超越母亲的女儿,其内心的压力可想而知。她对衣着地随意可以解释为对容貌自卑的欲盖弥彰的一种掩饰。而后来对品牌的追求和对fashion的描述,又可以看出她对fashion和美丽的向往。我个人认为,在她办ilook杂志的过程中,在美女如云的环境中,因为其地位和权力的的拥有,倒是多少摆脱了这种自卑感。

 

可 以推断,她是挣扎在自傲和自卑之间的。她的骄傲是她的出身,在书中她对小雪和廖文出身的评论可以看出她对自己出身的骄傲和俯看众生的优越感。当然她也为自 己的才华和她的美式教育(她的教育又和她的出身密切相关)骄傲。而她的自卑被巧妙地隐藏起来,用她的努力,还有资源,还有她的性格。她随时发作的脾气除了 可以看出小时候因被溺爱的痕迹,怎麽看都有点虚张声势的掩饰作用。

 

而内心里她还是那个不想长大和害怕长大的渴望爱的小女孩。

 

(这篇文章是读过《我的非正常生活》后的印象。但书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所以本文肯定又不准确和不完全的地方。不过既然洪晃女士在书中写了自己也就给人们一个认识她的窗口,因此私人生活就变成了公众话题。 我本人非常佩服洪晃女士,甚至嫉妒她的才华。)

 

(Written and finished by Francy Wang 王方)
2009. 8. 26 at 1:07a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