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回国散记系列

2012/01/02 admin 97

机场惊魂-2009 回国散记系列(之一)

 

 

离 开多伦多那天晴空万里,湛蓝的天空,白云朵朵,令担心雷雨的我将心放到了心窝子里。飞机准时起飞,很快就到了云层之上,翻涌的白色云海,不知道有多麽美 丽。记得曾看过一篇文章似乎叫做“站在云层之上”,当时就是那种感觉,真叫人心旷神怡。但起飞大约半个小时后,正当我因连日辛劳的疲倦而昏昏欲睡的时候, 乘务员广播说飞机因故要飞回Toronto Pearson International Airport。 女儿不停焦虑地猜测是什麽原因,我不得不安慰她没事,如果有事机长肯定会告诉我们怎麽回事。我也确实是那麽想的,当时非常镇定,大概是因为我总是对别人比 对自己有信心吧。飞机回来的路上,广播反复地告诉大家保持镇定,说这是一次正常降落,为了防止以外,落地后会有救火车来到飞机前,但只是防止万一(但没说会有什麽样的意外)。

 

飞 机降落还算平稳,已有好几辆救火车和救护车等在那里。在等待下飞机的时候(等待比一般时候长啊!),一个年轻的乘务员告诉我们(因为我们在经济仓的第一 排)此次降落是因为机翼上的一个板子出现故障,使得飞机无法调节速度(抑或高低?记不清了。)总之,继续飞行非常危险,机长当机立断决定飞回多伦多,但由 于飞机速度过快,加上飞机准备长途飞行,装满了汽油,致使机身过重,因此,轮胎和地面摩擦过度,导致温度过高而使数个轮胎爆裂,但现在,总算安全降落了。

 

机上另一个年轻的乘务员已经吓得哭了。

 

终于等到下飞机,救火车仍然在周围,消防人员还在进行例行检查,人们纷纷拍照留念,孩子还感觉挺新鲜的。

 

我们要等到晚上九点半才能坐上另一个飞机。坐在餐馆吃着航空公司提供的免费午餐,回想刚才的经过,开始感到焦虑和恐惧的情绪越来越强烈。如果机长没有及时发现,如果机长没有果断做出飞回多伦多的决定,如果landing时温度过热……任何一点的差错,都可能会……越想心里越后怕,口中的食物便变得味同嚼蜡,心里默默地喊啊:机长万岁!为了不至于将这种焦虑情绪传染给他人,还要表面上装得嘛事儿没有,只有偷偷地用手机给不会为我担忧的人发emails告诉他们刚才的遭遇,以解心中焦虑。

 

我们于大约午夜时分才安全降落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过后的两天仍然受这种情绪的影响——half后怕,half兴奋。当从互联网上看到媒体对这件事一带而过的报道,俺还多少有些失望呢。

 

阿弥托佛。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机上乘客依序走下飞机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地面等候的救火车和警车
 

热!热!热!-2009 回国散记系列(之二)

 

刚 回来时因为时差的缘故,头脑有些不太清楚。夜里睡不着,白天不能睡,每到傍晚最疲倦的时候又得出去应酬吃饭。那时最强烈的感觉就是累和热,尤其是热!您想 想,俺是从多伦多来的娇躯啊。来时多伦多的最高温度也就是二十出头,晚上才十度出头,俺还没从多伦多的严冬适应过来,夜里从来没离开过羽绒被,白天从室内 到车内,那经历过风吹日晒?一下子把俺空投到北京的炎炎夏日,这过程有些太过突兀。白天大汗淋淋,夜里淋淋大汗。家里的分体式空调吹得人浑身酸痛,不敢大 吹特吹不说,奇怪为什麽商场、餐馆、和办公楼里面也那麽热?后来,朋友指点迷津,说是北京市有规定,空调不得开到二十五度以下。试想在人多的场合,如果空 调开到二十五度,那肯定会到二十七八度吧?不出汗才怪。在多伦多,俺给CEO发过email陈述应该提高办公室空调的温度,因为俺感到在办公室四季都是冬天,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应该考虑女士大都不会象男士那样西装革履。(偷偷地认为他们是不想让女士们穿着太过暴露。)到了北京才感到俺错了,领导是英明的,至少冷点儿比热点儿更易cope。

 

哎呀热啊。

 

我在网上抱怨北京的热,一多伦多网友说出汗对皮肤好。俺真得感激她的positive thinking, 让俺一下子感觉好很多,莫不是多伦多寒冷的气候让俺迅速衰老?!于是暗自希望这一个月能让俺脱胎换骨,至少脱掉一层黄脸婆的皮肤,重新焕发出俺那离俺决绝 而去,再也不回头的青春。俺曾经年轻过,真的不骗您。不过俺自己都几乎忘记那时是什麽样子啦,每当翻看当年的相册,都会wondering……这真的是我吗?

那就让热浪来得更猛烈些吧!!

 

 

西单乎?西单也!-2009 回国散记系列(之三)

 

有十年没去过西单啦。

 

曾经在城西和城北都住过一段时间,那时西单是购物逛街常去的地方。一晃十年过去,北京的购物商场那真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俺这次回来住在城市的边缘,如果想购物本不必跑去西单,所以到那里去多少有些怀旧的成分。

 

当 车停下来的时候,俺抗议说,我要去西单,您这是哪儿?至少离近一些再让俺下车啊?司机说这就是西单,西单到了。听他那口气,好想俺是第一次进城的刘姥姥。 将信将疑地下车,哦的天哪,怎麽一下子窜出这麽多的大商场?好象到了纽约的第五大道。过街天桥还有自动扶梯?这麽多的商场,里面的人仍然熙熙攘攘,可见人 民的购买力!摸摸瘪瘪的钱袋,心中有些底气不足。可是我的西单购物中心在哪里?沿着街道逛过去,可怜的西单购物中心被隐埋于周围崭新华丽的商厦之间,显得 破旧、拥挤,有些苟延残喘的感觉。周围的新商场骄傲霸气地张扬着其奢侈豪华,让我想起新人不知旧人哭的说辞。

不止西单购物中心,就连彼时著名的燕莎和赛特也好像被埋没在众多的佳丽当中。

 

蓝色港湾是其中的佳丽之一。它坐落在城的东部,具体位置恕俺搞不太清,实际上北京的快速发展,到处都让没有方向感的俺晕头转向。去蓝色港湾是因为它离我sister家很近。蓝色港湾咋看上去(实际上还是有些不同)很象那些Florida为游客而设的mall,当然占地面积不小。都是矮层建筑,其规模、形式、布局都很相似,里面有餐饮、商店、剧院、还有一个arena。里面的商店大都是外国的品牌。很喜欢那里,因为那里比较空旷,人也不多,也比较安静,还有一个音乐喷泉,可以让女儿欢呼雀跃。新建的商场环境设施都不错,在那里有熟悉和享受ing的感觉。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蓝色港湾的室外音乐喷泉

 

 

学术及其它-2009 回国散记系列(之四)

 

这次回来参加了两个学术会议,见了业界的一些人,包括国内的一些著名专家和一些新人,对我的震动非常之大。十年的时间,心理咨询和治疗行业从以前的冷门到热得如火如荼。据说全国有30多万心理咨询师大军,参加培训班拿个证书就可以开业接诊了。以前的同学同事都成了有名的专家、教授,个个踌躇满志,银子也是大大地有。看着事业有成的他们,自己惭愧有余。Jason网 友的博文说不出国后悔一辈子,出国一辈子后悔,俺只有后悔的份儿。话又说回来,如果让我重新选择,彼时彼景,恐怕还是会选择出国。出国这麽多年来,虽说错 过了许多机会,但也有不一样的收获,小女儿是最直接的收获。出国也令我有机会接受最正规的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训练并结识了终生难忘的朋友,在生活和工作中 有幸能近距离地接触他人的心灵。在加拿大蔚蓝的天空下,和清新的空气中,我自由的灵魂也如蓝天和空气一样清灵,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收获吗?有病人说这是阿Q精神,俺愿意做这样的阿Q。(不做也没法子呀!)

 

如 果用浮躁这两个字形容现在的中国不知是否贴切。人说在国外时间越长,就变得越傻。俺就属于已经变傻的品种。特别刚回国时,常常感觉不太适应。一天不擦地就 满地灰尘和熙熙攘攘的人群及到处可见的喧哗倒不难适应,咱毕竟在这里活了几十年,时不时自己也会人来疯一场。可是最不适应的是耳边的鼓噪。无论做生意还是 在学术会议上,人人踌躇满志,个个天下第一,有时坐在会议室听得我心都要揪到嗓子眼儿,恍然间仿佛依然在大跃进年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样子。好像 您只做不说(吹),就是没水平 使我不时地在疑惑和五体投地之间精神分裂地摇摆。 中国传统上讲究谦逊,无论水平再高也要说:“本人水平有限,请给予批评指正。”虽说,有时看起来未免虚伪,但毕竟给人发言的余地。现代人追求彰显自我,人 人都这样,如果不比别人吹得大一些,当然就要被埋没了。理解ing中…… 当然,也见到不少兢兢业业工作的学者,还有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以辛勤的工作,保持着他们的尊严,俺给予深深的敬佩。

 

世 界上也许有独自面壁三日抑或三年就能够参透所有世间和人生奥秘的高人,但俺还是觉得认认真真学习,勤勤恳恳工作心里才觉得比较妥帖。拿心理治疗为例,其诊 治病人的能力,就好比外科医生的手术能力,需要临床长期的磨练,决不是看几本书,听几次课就可以成为大师的。而且,也不是漂亮的说辞就能够给人真正的帮 助。这些年来,我见过不少学富五车、业有专长的心理和精神学家,大都谦逊有加,没人自称大师。再说大师与否应是别人给予的荣誉,决不是吹出来的。(这里的 伏笔是:如果有一天您叫俺大师,俺说不定也会欣然接受呢。嘿嘿。)

 

回过头来读读刚才写过的东西,感觉有些酸溜溜的味道,莫不是我的嫉妒心理作怪?看来得找俺的分析师唠叨唠叨了。因此,如果俺冒犯了任何人,请您大人海量,想想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既然俺满纸荒唐言,肯定有满腹心酸泪呀!您别跟俺一般见识。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会议晚宴时,俺也做了一次粉丝

 

 

说说茶-2009 回国散记系列(之五)

 

这个话题本来和回国与否关系不大,但回来的第一天因为犯了茶瘾去买茶叶的时候,忽然参透玄机,感慨万千、悲喜交集,觉得不写下来对不住俺自己,就拿出来凑数吧。

 

中 国的茶文化大 约和食文化一样渊源流长吧?茶叶、茶具、还有泡茶的水都是有讲究的(小时候在被窝里打着。小时候,父亲买不起(悄悄地说)上好的茶叶,也经常今天用这个茶 壶明天用那个茶壶,泡这样那样的茶叶(最多的是茉莉花茶-再次悄悄地说),还将茶倒到小到不能再小地茶盅里喝,心里总觉着干嘛这麽麻烦,再说苦苦的茶水有 什麽好喝?后来女大十八变,脸上的雀斑层出不穷,令俺自卑得不得了,私下认为如果少喝带色的水,就可能减少雀斑的色度和数量,所以白开水一直是俺的最爱。

 

学习喝茶还是到加拿大之后,第一份工作是为华人社区工作,办公室里几乎每个人都喝茶,staff meeting时 人手一杯,包括老板。人说上行下效,还有从众心里作祟,俺也从家里找出当时最漂亮的茶杯,东施效颦地喝起茶来。一开始俺喝的也是茉莉花茶,而且每次都羞答 答地只放几片茶叶(理由同喝白开水)且所有的茶叶水到俺嘴里都变成了一个味道。谁知喝茶是会上瘾的(这不,第一天就得去买茶叶,茶叶放的越来越多,也学会 分辨茶叶的好坏和分辨茶的味道。有一阵子西湖龙井是俺的最爱。后来又喜欢上毛尖。不知为什麽,俺对福建的铁观音等就是不太感冒。自以为对喝茶已经达到脱盲 的水平。可是,有一天和一朋友谈起茶,没想到他是个内行,才知道自己连皮毛都不知道呢。

 

其实,喝茶的重点不在于茶知识的多少(阿Q精神地说),关键在于它的象征意义。小孩子不喝茶(大人不让喝),年轻人也不喝茶。年轻的时候,有太多新奇的东西吸引自己,没有功夫和耐性慢条斯理地喝茶。年轻需要刺激,清淡且发苦的茶水毕竟不如可乐、啤酒、咖啡等来得过瘾,也不如白开水来得快捷方便。

 

所 以,品茶是一种心态,还需要时间。茶就象生活,苦涩之中带有丝丝的甜意和醇香,只有细细并反复品尝后才能体会,这哪里是年轻人能够做得来的?所以,当你能 够品茶的时候,已经是身过几多沧桑后的平静抑或平淡。品茶时如果再配上精美的茶具,那就又增添几分情趣。试想,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茶几或餐桌上,几 个朋友围坐在一起,除了茶,也许有几样简单的零食,大家可以讨论严肃的问题,也可以随便说说笑话,即使什麽都不说,只是手持温暖的茶杯,已有几分贴心的感 觉。在中国时,楼下有个茶馆,提供包括功夫茶的各种香茶。那时虽不懂品茶,但总盼有人能来陪我到那里坐一坐。凡是愿意陪我去的人,都会把他们放在心里一个 特别的角落。出国之前,曾设想到国外开一个中国传统的茶馆,全部用红木装修,门口一个身穿素雅旗袍的美好女子,弹奏着古筝。金发碧眼的老外们纷纷从咖啡店 里过来我的茶馆,谈生意,会朋友。在那里,无论是谈生意还是谈情说爱,一定会心淡如菊,多几分真诚。哈哈!

 

再 设想另一个情景:夜晚,在淡黄色的灯光下,您独自一人,在静得可以听见针掉在地上的清静孤寂中,一个人拿出一套精致的茶具,将茶叶放入茶壶,注入开水,然 后将清澈淡黄或淡绿的茶水倒到小小的茶盅。一杯在握,摊开案头的书籍,在冉冉飘散的茶香中,慢慢沉入千年积淀下来的书香。是不是会使孤独和寂寞更容易忍受 并增添些许凄凉的美感?写到这里,仿佛有一种预感,似乎那就是我向往的且将来无可回避的一种生活状态,深深地触动着我。与其说品茶为了解渴,不如说它是一 种仪式,一种象征。

 

紫砂的茶具有一种凝重的意味,我收集了两套但不知为什麽却很少用。大概自己还没有修炼到用它们的水平。我最喜欢的是白色或浅色的茶具,可以衬托出茶水颜色的差异与茶水的美丽清澈。

 

再者,品茶和饮茶是不同的。品茶,顾名思义需要细细品味;饮茶,饮水解渴而已。象俺这样,灌一大瓶茶叶水喝一天的主儿,用那位茶叶朋友的话说,叫做牛饮。只不过取其咖啡因的作用而已,是为了在移民生活的艰辛中,保持足够的精力,再也顾不上突飞猛进增长的雀斑。

 

是 女儿陪我到茶叶店的,我们把玩着各式的茶具,爱不释手(背后是店员射来的犀利的警戒的目光)。不知从何时起,对传统的东西变得越来越感兴趣,传统的家具摆 设,传统的衣服,还有历史书籍,都吸引着我,也许是老之将致的表现,也许是海外游子对祖国文化的眷恋,无意识当中想通过这些东西和“母亲”及自己的过去保 持某种联系。

 

 

《喜羊羊与灰太狼》及其文化的传承-2009 回国散记系列(之六)

 

回 到中国,没有了英文儿童电视节目,不太懂中文的小女儿显得百无聊赖,烦躁不安。我一遍遍地转换电视频道,希望能找到一个她感兴趣的节目使她从我身边离开一 会。开始时她拒绝看所有的中文节目,三天过后,在知道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情况下(人真是一种环境动物啊!)开始看一些中文节目,在边看边说了无数遍的“stupid”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喜欢的卡通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买到该片的DVD之后,她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看《喜羊羊与灰太狼》了,直接收获就是她开始偶尔说中文了。

 

图片关键词


 

我不知道这部片子和小肥羊餐馆的关系。是餐馆赞助了这部片子还是这部片子催发了小肥羊餐馆的出现?我确实看到在某个涮羊肉餐馆外画着这些小羊。在青岛还有一个美羊羊餐馆。

 

《喜 羊羊与灰太狼》讲的是一群羊和两只狼的故事。 这群羊包括一只老羊(雄性,叫慢羊羊)和五只小羊,喜羊羊、沸羊羊、美羊羊(雌性)、暖羊羊(雌性?)、和懒洋洋。每只羊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先不详谈。两 只狼分别是灰太狼和红太狼,他们是一对夫妻。我时不时地陪女儿看动画片,实事求是地讲,这部动画片挺有意思,情节也很吸引人,但总觉着有《猫与老鼠》的痕 迹,只不过变成了狼和羊的对决,同样是狼天天捉羊但永远吃不到羊,狼总是笨笨的,而羊总是聪明的,永远都可以化险为夷。只不过里面暴力的镜头更逼真和认真 一些(在国外,《猫与老鼠》已算比较暴力的动画片),狼与羊的敌对也更serious。

在中国,对动物有着刻板的定位(stereotype)。我们从小就知道狼永远是坏的,老鼠永远是偷油的,狐狸永远是狡滑的,而狐狸精当然是不怀好意地专门勾引男人的,而同样会吃人的老虎却有着正面的形象,不象国外的动画片中,各种动物和谐相处,即使敌对,也有化敌为友的那一刻。好像《狮子王》是个例外,但那不是给little kids看的动画片。

 

断断续续跟着看了不少集,却从中看到一个小小的中国社会的缩影,中国人的文化意识还有社会的问题,都不经意地(?)反映在一个个的故事当中,传承给下一代。这里举几个例子:

 

怕老婆、家庭暴力和婚外恋:片 中灰太狼和红太狼是一对狼夫妻。红太狼是典型的难以取悦的女人(狼),无论灰太狼抓得到羊还是抓不到羊,都会受到她的责备和平底锅的打击(用传统的精神分 析的语言进行解释,平底锅似乎有女性性器官的象征)。灰太狼则是个怕老婆的典范,每天卖力地去捉羊,回家来还得挨打。按说灰太狼应该算是个模范丈夫,为了 抓羊,他绞尽脑汁,可以说心灵手巧、狼计多端,而且无论红太狼怎样打他骂他,都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这里令我感到不太舒服的是反复出现的红太狼用平底锅猛 打灰太狼的镜头。还有就是小肥羊们嘲笑灰太狼怕老婆的镜头。试想,这麽小而且这麽多的小孩子天天沐浴在这种家庭暴力的镜头中(或许有人还认为这是妇女解放 的象征呢!实际上,无论受害者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是家庭暴力。灰太狼已经出现了受虐妇女/男人综合症的症状。),等他们长大后会不会认为家庭暴力都是正常 的?鉴于孩子的分辨及思辨能力的不成熟,这日益继日的“熏陶”实际上就是在他们小小的脑袋中对家庭暴力正常化的过程。还有就是对怕老婆的嘲讽,充分地显示 了编剧/导演男权文化背景的痕迹。那麽这种文化也就在动画片的嬉笑怒骂中传承给下一代。这又使我联想到另一部电影,好像叫做“谁让咱们是干部”,冯巩演 的,影片的开头就是冯巩打孩子屁股的镜头。

 

就在我坐在沙发上涂鸦这篇小文的时候,前面的CCTV-I正 在播报新闻,其中一则消息就是在烟台有个男人锁上门在家里爆打老婆,并不时打开窗户骂外面围观和规劝的群众。当民警爬上阳台(在加拿大早就破门而入了)准 备解救那个妇女时,那个男人竟然指着民警的鼻子破口大骂。所幸的是那个妇女最终被解救了出来。感到气愤和不可思议的是,法律和执法者的威严那里去了?违法 者为什麽敢于面对执法者如此嚣张?更让人气愤难平的是那个主持人最后的一句评论:“如果每个家庭暴力事件都这样,那还不把民警们累死!”各位,特别各位女 移民,听到这句话,您还后悔移民吗?当执法者无力保护您的安全,当社会舆论(特别是作为舆论权威的中央电视台)都用这种态度对待家庭暴力,那麽对妇女的权 益的保障就成了一句空话。

 

紧 接着这条新闻,是一个有点搞笑的新闻,虽和前面的有些不搭界(很不搭界),鉴于它有些苦涩的娱乐性,就不太和时宜地插在这里吧。说的是在某条河的上游,人 们将鱼放生,而在下游不远的地方就有人将鱼捞起。当记者采访其中的一个捞鱼者时,他说捞鱼是为了保护环境之类,因为每年都有很多鱼死亡而没人管。当记者问 他那样俯身捞鱼是不是很危险时,他理直气壮并不无骄傲地说我把生命看得很淡。苦笑之余,撇开其捞鱼行为高尚与否不论,却很难否认他说的不是实情。而放生 (本人举双手赞成)之做秀感则被凸现出来。

 

扯 得有点远,再回到《喜羊羊和灰太狼》,我相信编剧/导演肯定在生活中也许有他的生活原型,否则把太狼夫妇的生活编得那麽唯妙唯肖不是很容易。甚至,片中还 有婚外恋的情节。聪明的文人,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自己的生活和政治理念,或明喻或隐喻,或讽古喻今。一部动画片的社会作用也不可轻视。但对于没有创造力的 作品,也让人无可奈何,比如火了一部《潜伏》,谍战片就层出不穷。国外一部《Ugly Betty》,中国就有了《丑女无敌》,人家拍秦王,我也来个秦始皇。不胜枚举。记得上次回国是还看到一个类似中国版的Sex and the City.

 

父权统治和对女性的刻板印象:那 群羊的首领(村长)是慢羊羊,片中是个慈祥的,偶尔犯糊涂的,却也武断的智者和老者,从他身上可以看到我们以前老师的或学校教育的痕迹。但没有一个母亲的 形象,也就是在他们每日的生活和与灰太狼的战斗中,母亲/女性的形象和作用被抹杀了。在片中,有三个女性,美羊羊、暖羊羊、和红太狼,其中暖羊羊肥硕健 壮,中性打扮和举止几乎从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我问过四个小朋友,其中三个说她是个boy。所以,她可算个中性形象。而美羊羊和红太狼基本上就是花瓶形象,他们最关心的就是美容、减肥、和做面膜。

 

当然,在中国的动画片当中,这应算是比较优秀的一部,至少很有意思,吸引人,情节紧凑,也不乏幽默感。也传达了很多有用的东西,比如居安思危(过分就是杞人忧天),还有对智慧的强调等等。

 

 

台湾印象-2009 回国散记系列(之七)

 

俺 戴红领巾的时候老师就教俺台湾是中国宝岛,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对台湾的印象从课文、国民党的策反传单,到后来的自我感觉良好的台商、台商二奶,以至后来的台湾移民、台湾朋友、和台湾病人,可谓反差变化不小,但来台 湾还是第一次。这次到台湾来是因为有个学术会议可以参加。之所以想参加这个学术会议小部分原因是觉得以后去台的机会不会多。因为同样原因,来时携家带口, 颇有些向往和激动。

 

初来乍到

 

来 时从香港转机 (香港机场除了比十年前破旧一些似乎没什麽变化),然后在台北中正国际机场登陆台湾。说真的,台湾的第一印象——机场给我的印象并不太好,其规模和设备很 有些眼熟,因为和十年前我所在的某城市的机场很有相似之处。人也稀稀拉拉没多少(我已经习惯了在大陆熙熙攘攘的情形了),当小女儿内急我匆忙带她到一洗手 间时,被一台湾大婶不甚友好地赶了出来,因为洗手间正在清洗,地上湿漉漉的(到现在我还在想为什麽会那麽湿?)接下来的插曲是小女儿被检出体温稍高,在机 场被拦下,量体温、填表,稍有耽搁。值得欣慰的是负责检疫的女工作人员,非常和气和善解人意,与国内的机场和其它公职人员的生硬和不可一世形成鲜明对比。

 

出 来机场,乘出租车(台湾叫计乘车)前往酒店,正值交通高峰时段,路上熙熙攘攘,刚出机场的道路两旁有些奇怪的设施,我戏言这该不是高射炮吧,司机说那是赶 鸟用的超声设施。不知其它机场是否有类似设施,但俺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见到。高速公路看来有些年头了,不象在国内见到新修的公路那样光鲜。尽管,路上车很 多,但所有车辆都循规蹈矩,在车道之内乖乖行使,听不到喇叭声,也见不到在应急车道上行使的车辆。不过俺那个计程车司机,属于比较牛的类型,因为在到酒店 的路口不能左转弯,他刚过路口就来了个急U转。正值交通高峰,指挥交通的大爷(非警察)生气地过来指责他。但总的来说,台湾计程车给俺的印象不错。车内干 净,也象国内出租车那样套着白色网眼式椅套,司机大都和蔼,没有宰人现象,如果问他们问题,也都愿意攀谈并介绍人文景观,只是有些司机的国语说得不太好。 另一有趣的现象是这些司机对阿扁、马英九、日本统治等等看法不一。因此次行程匆忙,计程车及其司机算是我了解台湾的一个窗口。

 

酒店是个规模不大但温馨干净的地方,据说由一个家庭酒店发展而来,那里的汉堡和牛排是我们这次中国之行吃到的最正宗的西餐,cheesecake也非常好吃。就台湾的食物而言,综合了全国各地的风味和种类,就如台湾人的面孔一样,可以见到各地特色的面孔,这大概和49年 国军进驻台湾带来的人口和文化风俗的输入有关吧? 和北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的人所操之“娘娘腔”的国语,对一个陌生人来说颇有亲切柔和感,无论问路购物都有人礼貌耐心地指示,使我竟没有了在北京时常有 的害怕被人“呛”的感觉。在公共场合人们也大都遵守秩序,自觉压低声音,鲜有大声喧哗之声(除了的地下食街和士林夜市),这使我wondering是否和日本50年的统治有关。上次回国时,到日本去了一趟,一个令我不得不叹服的经历是,在东京Disney看游行的时候,人们都自觉地席地而座,游行过后地上不留一丝垃圾。我去过LA,Florida,香港的Disney,从没见过如此自律的人们。当时就想写一篇感想,但因害怕过多的砖头而作罢。但是,我们讲求进步和发展不是?如果看不到或不承认差距……对发展是不利的嘛。

 

101大厦、国父纪念馆和士林夜市

 

101大 厦、国父纪念馆、和士林夜市是我在台湾唯三观光过的地方。乘计程车去酒店的路上,我看到一个很高的高塔,就问司机那是什麽建筑,他告诉我那是台湾最高的建 筑,恐怕也是世界上数得上得建筑(忘记他是否说是世界最高建筑了,原谅我也没有去求证)。他还说那里算是台北最繁华的地方,有很多名牌的商店,集休闲、购 物、和饮食于一体。

 

第二天,我们的第一站就直奔101大厦。大厦确实很高,直冲云霄的感觉,据说顶端每天摆动的幅度有数米之多。大厦的1至5层是商场和餐馆,有世界所有(?总之很多)著名品牌。地下一层是食街(food court)。从五层乘高速电梯直达88层。高速电梯名副其实,从五层到88层只需数秒的时间,耳朵都有感觉,其速度不会亚于飞机起飞的速度。大厦电梯、装修等给人的印象就两个字——现代!88层是观光层,从那里可以鸟瞰全市。上面除了纪念品商店,珠宝店、投币式观光望远镜和摄影中心外,还有各式旧时代生活家具、玩具、敬神等用品的展览,让人感到一种现代化和传统的一种怪异和不甚和谐的结合。从88层可以爬楼梯到89,和91层,91层是室外观光的地方,除了室外的观光望远镜和视频放映厅,其它乏陈可言。

 

再乘电梯回到5层, 对于那些名牌奢侈品,咱虽兴趣浓厚,无奈囊中羞涩,只好走马观花,然后直达地下一层,想找些台湾特色的小吃,以裹辘辘之腹。无奈正值午餐时分,食街熙熙攘 攘竟找不到座位,好不容易才在一台湾牛肉面摊位前落座。食街人虽多,但让我感到很熟悉,和国内商场的食街并无二致,不免会心一笑。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101大厦远眺(在出租车上拍的)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从大厦俯瞰市景(隔玻璃拍的)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忘记这是什麽了,好像在89层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88 层上摆的神龛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101大厦和CN tower (里面的一幅装饰画)

 

 

说起和国内相似的地方,还有街道上带有走廊的建筑,和厦门的街道简直一模一样,看到那些熟悉的街景又不禁会心一笑。

 

从101大厦出来,本来有两个可供选择的目标,台湾故宫和国父纪念馆。因计程车司机说国父纪念馆离101大厦更近一些就选择了国父纪念馆。途径市政府大楼,前面广场上摆有两排摊位,司机解释说那是因为经济不景气,市政府设出那些摊位,供人们摆摊挣些外快所用,并且不收取tax等等。这些是题外话。

国父纪念馆坐落在……俺真的不太清楚,也没有去考证。纪念馆是个四四方方的建筑,给人庄重肃穆的感觉,恕俺不敬,俺真的没有感到威严的感觉。建筑的前面是个很大的花坛。周围有栏杆围绕但人(车辆不可)可以从大门自由进出,也没有人收门票。

 

里 面是安静的,即使在入口照相的地方。不过里面的展览让人有些失望,因为看到的都是照片(实物的照片),没有一件实物。尽管如此,对孙先生的生平还是多了很 多了解。蒋经国的百年纪念展也是一样,全都是照片。有一个展览是一个什麽建筑的展览,由照片可见其奢华,也可见国民党腐败之一斑。

 

(俺心里暗自说孙中山先生年轻的时候,还是很帅的。)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国父纪念馆(为拍请这几个字牺牲了全景)

图片关键词
孙先生的塑像 (因为我所有照片都用手机所拍,取景有困难,对不起大家了)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孙先生画像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室外的孙先生雕塑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孙先生早年的照片(很cute哦)(谢谢LL帮我将照片正过来)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纪念馆外练习街舞的少年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纪念馆外正在进行小组活动的年轻人
 

 

我 说过在国父纪念馆没感到威严的感觉。因为,那里是个平民的场所。里面有个图书馆,不少长者在那里悠闲地翻阅报纸。还有摄影、书法培训班等在那里进行。馆里 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义工,他们都坐在一偶默默地看书,没有人跟在后面把你当作坏分子一般监视。(这时我在国内商场和其它很多场合常有的感受。)

从 国父纪念馆出来,日已西斜,因为晚上和朋友有晚餐约会,只好回酒店准备。晚餐在一泰国餐厅,食物丰盛,可见我中华好客之传统!但和国内不同之处是没有国内 不可缺少的酒精饮料。席间和朋友谈起白天的观光经历,朋友说他有个侄子,当问起谁是国父时,侄子答国父是孙文题。他说不对是孙文。侄子说不对是孙文题,因 为他看到国父的题字后都写着“孙文题”。大笑之余,感叹年轻一辈在历史文化方面的匮乏。

 

晚餐后,朋友应我们要求将我们drop off在 著名的士林夜市,临下车时嘱咐我们一定要牵好小女。果不其然,夜市人非常之多,出乎我们意料。其人之多,其乱,其脏,其热闹,和八十年代在中国各城市兴起 的自由市场简直一模一样,顿时失去了兴趣。穿过人群,我们在宠物街稍事停留,让小女高兴一番,就回了酒店。不过那里的宠物真是非常非常的cute.

 

台湾高铁和高雄之行

 

第二天,早晨五点就起来赶往高雄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事前有过调查,开车需要4-5小时,乘高铁只需1.5-2个小时。乘计程车到高铁站,正好赶上六分钟后出发的一班车,并希里糊涂地上了正确的车厢。因为不知道(没看票)就随便上了一节车厢,当发现还分车厢时,发现那正是俺的车厢。嘿嘿,得意地说。

高铁很快,因为去时不是直达车,用了两个小时才到,回来时乘直达车只用了一个半小时。途中陆续上下一些人。上来的人也都衣着整洁,大家安安静静地,没有喧哗和拥挤,也不必拥挤。其时刚好高雄附近山区因台风造成洪灾,高铁上又很多带着铁锹前往支援灾区的义工。

 

从 左营高铁站下车,前往高雄学术会议现场。会议组织得很好,因为我只有一天的时间,上午听了两个报告,下午完成我的论文报告后就又赶回台北。很遗憾没有更多 时间了解高雄。但我走马观花的印象是高雄的环境和基础建设都不错,山清水秀,高速公路通畅,高雄的高铁站也比台北的高铁站气派和现代很多。不知这是否和阿 扁的执政有关,因为这让我联想到前些年上海的迅速发展与江泽民的执政。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高雄会议现场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会场外展览的古代妇女的小鞋(似乎不那麽古远),高跟的呢。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会场外展览的一幅画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会场外的展览-对爱的表述or祭奠?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会场外墙上的一幅画(隔玻璃照的)

 

 

敬鬼神以求心安

 

在台湾不可回避的另一现象就是众多的漂亮的庙宇,分布在大街小巷和山上。计程车司机说除了信仰基督教的那些人,台湾99% 的人都敬神拜佛。还说,拜神也有很多讲究,拜天上的神要烧金子(当然是纸做的),而且拜大神要早晨烧,拜中神要上午烧,拜小神要下午烧(看来神值班的时间 不一样哩)。对阴间的灵魂(死去的人)不能烧金子,只能烧银子。而且阴间的生活通常都比较艰难,所以要烧些别墅和宾士车给他们用。这些对俺来讲都挺新鲜 的。那些庙宇的存在,似乎有着一种暗示催眠作用,使得人不得不进去顶礼膜拜。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我也更多地理解了一些台湾病人对佛教的虔诚。

 

俺不是有神论者,但绝对尊重人们的宗教信仰。我坚信人信仰宗教是(至少部分是)因为心理的需要,或因压力过大,或因内心空虚,或因需要精神寄托,或因缺乏安全感,或因幻灭,或因愧疚……,再往深处说,或许需要一个完美的客体,或许因为投射(projection)和projection identification…… 其它的原因嘛大概和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从众心理、以及实用主义有关。

 

当 社会或经济不太安定的时候,人们倾向于求救于鬼神。我有一个朋友,那是多麽聪明和清醒的一个人啊,以前俺是他的粉丝啊。因为个人和家庭的不幸,为了化危机 为平安,竟求救于各路神仙——佛教的、道教的、风水的、易经的。尽管他也知道是病急乱投医,但这些神仙毕竟给予他希望。我对此深深理解,也见过很多的人, 包括移民,在困难的时候,turn to基督教或其它宗教。我充分地尊重他们,也不敢保证自己今生都不需要这些。但我深深地希望那个朋友,还有许多许多的人,在感谢神明的同时,可以感觉到自己的力量,在走出困境的时候,也感谢他自己的勇气、力量和执着。

 

Farewell—再见台湾

 

因 为行程仓促,只在台湾停留两天,就匆匆踏上归程。在乘计程车去机场的路上,一边听着司机热心的介绍,一边在心里感概万千。小时候就知道宝岛台湾是中国不可 分割的一部分,就知道台湾是要同意的。光复大陆也是台湾不少人的心愿。除去政治因素不谈,本人去过中国周边许多国家,都没有在台湾感到的认同感,无论文 化、风俗、血缘、语言、人种,都有太多相同的地方。就是那句话——一衣带水!在中国,和朋友临别聚会的时候,和一个最近谈到台湾观感,他也有相同的感受。

 

回来时,在台湾机场,看到这样一幕:大家都在排队checking in, 有个操河北口音的人在插队,一个人(台湾人)提醒他到后面排队,那人不去也罢,反而大声嚷嚷说他那里才是队。令人不禁脸红。个人感觉,台湾和大陆大城市的差距,就物质而言,差距似乎不大,但人的行为文明程度,台湾似乎略胜一筹。另外,台湾城乡之差别似乎也较大陆小一些。

 

这些都是我走马观花的一些印象,肯定有欠准确之处。但咱们讲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是?

 

等待ing砖头中……

 

熟悉的和陌生的-2009 回国散记系列(之八)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俺从远方来,朋友不亦乐乎?来时忘记带电话本,只好发email联系,只有一人回复,不太乐乎?聚会时均曰俺用的email地址已为古董,他们没有收到我的emails而非他们不愿回复也,又大乐乎?

 

回 国的人,大致都有和昔日故友相聚的愿望(至少俺是这样,于是就放之四海了)。这些朋友是自己和过去的联系,和他们相聚也是和自己的过去的相会和和对自己历 史的重新审视。故地重游也具有类似的功能。去之前俺特地着意打扮了一番,主要是想找到一个合适的尺度(其实也就是自己在意而已)。人们怎麽说来着?回国的 人穿着土气,花钱小气,说话洋气。咱不想让别人说咱是土包子不是?但也不想太过造作,又想保留一些个性(嘿嘿),所以,很费一番周折。聚会是令人愉快的, 离别是有些恋恋不舍的。但是,在看似仍然熟悉的氛围之中,却让人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陌生感。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生活已渐行渐远,他们谈论的话题我已经 不能完全理解,提到的业界的人士已耳听而不能详。

 

这 种熟悉和陌生的感实际上是在中国时常有的一种感觉。很多很多的事情,本来应该是很熟悉的,看似也是熟悉的,但又是有些陌生的。尘土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 人群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售货员的吆喝声、推销/强卖的姿态、和虎视眈眈的眼光是陌生的又是熟悉的;海关、政府机构、收费关口,那礼貌但机械的语言以及随 之一起来的极不耐烦的表情和总是斜视和看望别处的目光,是陌生的不理解的又总能唤起回忆的(有些甚至是创伤性的)熟悉;排队时无论你如何躲闪和做出不悦表 情仍然紧跟着你并用便便大腹顶着你后背的男人是陌生的又是熟悉的;习惯了男人绅士风度帮你开门让你先行,对扑面摔来的大门是惊讶的陌生的又不得不承认这也 是熟悉的。就在北京机场,等待去登机口的火车时,我们来得最早,站在一个门口的最前面,当车门打开,两个女儿刚要落座的时候,两个壮士从后面迅速冲过来抢 先把硕大的屁股重重地实实在在地坐在了座位上。小女儿顿时惊讶地不知所措,大女儿则要开口责问。我拉住了她。不仅仅因为一向胆小怕事的我不想在即将离开中 国时放大这件事带来的不快,而且因为这种情景实在是非常熟悉(又极端陌生)。我不得不承认,人们的这种习惯实在是有其合理的根源。记得小时候,大字不识一 个的奶奶就常告诫自己做事要为别人着想,我们还知道君子宁湿衣不乱步,而这些谦谦君子的礼仪(包括孔老二的那套)大概都只适用于社会资源相对丰富,竞争不 太激烈的时代。在资源相对贫乏而社会保障体制不足的社会(不仅限近几十年),在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社会氛围中,人们本能地知道要想生存,要想生存 地好一些,要想生存地好上加好,就非抢不可。这是一种心态,心态使然便表现在各种行为当中。我们要是仍然生活在国内,恐怕也是一样。这是普遍规律,不仅中 国如此,大家大概还对美国南部Kerina飓风时美国民众的表现记忆尤新。当资源受到限制,生存受到威胁时,人生存的本能就会占上风。这不仅是我阿Q精神的又一次发挥,也是对我们(事实上和心理上) 所有弱者的一次同理心的运用。

 

这 种熟悉并陌生的例子真是不胜枚举。迅速扩张和发展的城市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街道是熟悉而陌生的;漂亮的高速公路是熟悉的又是陌生的。这次回来,因为住在 城市边缘的缘故,在别墅区,高层公寓,现代化的办公大楼等的包围中,在清晨汽车的呼啸声和喇叭声中竟然还可以听到“戗剪子磨菜刀——”的熟悉的吆喝声,恍 然又回到儿时奶奶家的小巷。回想起那些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和已仙逝的慈祥的祖母,搞得俺热泪盈眶。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新机场内的雕塑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候机厅里的亭子和小桥流水(没照出全景)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餐馆包间里的农民画

 

 

图片关键词 图片关键词

餐馆里表演节目的演员(号称西北原生态)

 

此 刻,在我即将完成这个所谓的散记系列的时候,我正坐在回多伦多的飞机上,云层之上,是被夕阳染成的彩色云彩,美丽非凡,真是此景只有天上有!随着飞机往北 极飞去,我也离中国,那个我出生和成长的河山越来越远。因为文字的作用,因为刚才对祖母的回忆,使得俺又一次泪眼婆娑。此时,祖母,似乎成了一个象征,代 表着过去的迅速逝去,和祖国我视为母亲的国家的丧失。离开中国,使我常有一种背叛的内疚感,不仅因为远离使我无法对父母尽孝,而且感觉这是对自己历史和文 化的背叛。但是我的母亲(父母)仍然一如既往地爱我这个游子,而尽管自己从来没有改变过自己是中国人的认同,中国已经不承认我的国籍,将我完全地推给了我 的“继母”,另一个国家。现在我就正在离开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将我“抛弃”的“亲生母亲”,到那个尽管宽容但并不那麽“慈爱”的,陌生又渐渐熟悉的“继母” 的家里。时间真是个奇妙的东西,它不但可以改变人的容貌,也能够改变人的意识形态,使原本熟悉和理所当然的事情变得陌生,而使完全陌生的东西变得熟悉起 来。就象刚才两位演示机安全设施的是两位大腹便便的半老徐娘徐娘和半老徐爷,而非美丽苗条的青春女郎,你说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

 

这样的熟悉和陌生是我们移民,特别是第一代移民尴尬却不可回避的一种状态和命运,是一种不得不接受,早晚都得接受的一种现实。用精神分析的语言,这种被抛弃的情结,即使可以被cope,可以被压抑,甚至可以被超越,却是心头永远的痛。它作为动力或阻力,在潜意识和移民作为群体的集体潜意识中,时时刻刻地影响着我们。

 

写 到这里,不打算再写下去了。因为话题变得有些沉重,违背了写这个散记的初衷。我要感谢网友们的鼓励,使我能满怀激情地几乎一气哈成。所写的东西都是随性所 致,没有细细琢磨,自然经不起推敲。不过这些都是我最真实的感受。之所以写,也是因为有些不吐非快的感觉,所以就这样素面朝天地发出来与大家共享。最后感 谢互助网,它使得我能在中国时与加拿大保持着联系,这要特别感谢admin花银子买来的中国IP。谢谢你们,我熟悉并陌生的朋友!

 

By Francy F. Wang

Finished on Aug. 23, 2009 on the airoplane from Beijng to Toronto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