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s at Tiffany’s》:童年“创伤”、幻想的朋友、及其它

2012/01/02 admin 234

 

 

这是一本“拣来的”小说。Mail room里经常有些书,是别人读过不要的,放在那里谁喜欢谁拿。有一天出门,到楼下发现没有带书又不想再上楼,就到里面拿了一本,放在车里,每当等候的时候看上一会儿,陆陆续续,今天看完了。

 

《Sundays at Tiffany’s》是James Patterson和Gabrielle Charbonnet的作品,故事情节也很简单,是关于一个女孩Jane的故事。Jane的父母离异,她的母亲,perfect Vivian,是一个很著名的电影制片人,因为事业等等,虽然给予她优裕的物质生活,却不甚关心她的精神需求,Jane感觉母亲并不喜欢自己,经常批评她,比如不满意她的外貌和体重。每个星期天,当她母亲在Tiffany购物或会见她的朋友的时候,Jane都孤单地在哪里等待母亲,唯一陪伴她的是她的最好的朋友,一个想象的朋友Micheal。他们还“一起”度过很多愉快的时光。但是,她的这个朋友,好比是个天使,只能陪伴她到九岁生日那一天,就必须离开她,去照顾其它的小朋友,而她也应该把她完全忘掉。可是,Jane并没有象其他小孩子那样忘掉Micheal,一直想念他,长大后还把他们的故事编成舞台剧在Broadway上演,结果很轰动。而且因为这个舞台剧,英俊的男主角扮演者Hugh成了她的男朋友。于是,在母亲电影公司工作的Jane便打算将这个故事搬上银幕,但在筹备的过程中,Jane和母亲因为意见和价值观相左经常发生冲突,她的母亲一如既往,控制欲仍然很强,仍然过问她的所有事情,而且,在这个过程中,Jane发现Hugh并不真的爱她,只是利用她来获得电影男主角的角色,甚至当Jane质问他的动机时,他将Jane一个人丢在Brooklyn自己开车扬长而去。Jane非常地愤怒、失望、和伤心。

 

就在Jane最伤心失望的时候,真正的Micheal又出现了。Micheal不但依然年轻英俊,而且浪漫执着,给予Jane无条件的支持。绝望中的Jane不可救药地爱上了Micheal。而Micheal身上也发生了以前从来没有过地事情,比如刮胡子的时候将脸刮破出血,而且他也对Jane产生了和以前不一样的感情。他们陷入热恋……这时自我更加强大的Jane对母亲进行了反抗,在盛怒之下离开公司。之后,Micheal找到了Jane,两个人到度假圣地Nantucket度过了难忘的一周。晚上,当Jane熟睡之後,Micheal忍痛又一次离去。当Micheal回到Boston之后,收到一个信息让他尽快赶到New York Hospital.当他赶到医院,才意识到她这次和Jane重逢的原因,他這次回來的使命原来是要帮助Jane的母亲(因中风而躺在医院的Vivian),而不是他原来以为的是因为Jane有生命危险。

 

伤心失望的Jane从Nantucket回来,很需要母亲的精神支持,但却发现母亲已经生命垂危。在母親生命的最后时刻,Jane和母親尽释前嫌,她理解了母亲对自己的担心和爱,母亲也理解了内心一直挣扎的Jane。

 

故事的结尾是大团圆的。Jane和Micheal结合并有了孩子。Micheal依然作为imaginary friend 帮助那些孤独的孩子。

 

故事情节简单,几乎从一开始,至少从Micheal再次出现就可以清楚地预见到故事的结局。我喜欢本书前面一部分和最后的一部分的描写和叙述,中间的部分,儘管是不可缺少的铺垫,卻是浪漫小说的俗套。但这本书至少有两点让我感动。之一是作者对童年时期的“创伤”对人一生的影响的描写。之二是最后对母爱的认可和相互的理解。

 

很多孩子都有想像的朋友(imaginary friend),一般认为这是孩子的心理发展阶段的需要,就好比imaginary play 一样,对孩子那個階段的成長是有益处的.但可以想像,孤独的孩子,或者比较内向的孩子会比较多有想象的朋友或者比较多地依赖想像的朋友。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心神的发育,和对外界接触的增多,他的注意力就会更多地指向外界,对想象的朋友的依赖也会逐渐减少,等长大以后一般也不记得曾经有过想象的朋友,或者只有模糊的记忆。但是,对于儿童时期有着心理“创伤” (这里心理“创伤”的概念完全是心理学的,不仅仅限于受到虐待或者遇到过创伤性的事件,比如父母给予的注意力过少、父母感情不和、远离父母、得不到父爱或者母爱等等,都可包括在广义的“创伤”概念之中)的孩子,才难于超越这个发展阶段,于是在她们的fantasy life里面,这个想像的朋友才会一直存在,甚至影响到成年的生活。

 

人的fantasy life是如此强大,不但影响我们的意识层面,更多地影响到我们的无意识层面,这就是我们有时候会不自觉地做出一些匪夷可思的事情或对某些事情产生无法理解的情绪反应。在《Sundays at Tiffany’s》中,作者对此有着很好的描写,比如当Jane在餐馆里等待Hugh的时候她的沮丧的反应就和她小时候等待母亲的关注却得不到以及她一直以为母亲不喜欢自己(没有人喜欢自己)有关。如果没有小时候的经历,或者她和母亲的关系不是那样的话,她的情绪反应可能会是不一样的。正在发生的事情+过去的经历,使她产生了只有Jane的才有的情绪反应。那麽,因此,如果换一个人,换成Vivian,或Mary,Cindy,Peter and so on, 感受可能是不同的。那些描写是我最喜欢的部分。

 

 

如果说上面说的那些部分是我最喜欢的,那麽最后对母爱的认同和相互理解则是最感动我并使我泪流满面的部分了。父母同样是human being,不是完人,即使爱孩子,方式方法总有不完美的地方。父母也是另外的人,即使有知子莫若父/母的说法,但毕竟不是孩子肚子里的虫子,总不能够完完全全地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这就难免产生冲突,令孩子不满。这种冲突可能在孩子teenager的时期和青年时期最为明显。但父母(绝大多数)都是爱孩子的,他们做出某种反应也和他们的过去经历有关,比如Jane的母亲之所以害怕Jane长胖,特别关注她的饮食,是因为她自己的母亲在37岁时因为心脏病发作去世。所以父母对待孩子方式方法上有不完美的地方(虐待是另一回事)并不代表不爱孩子。所以,这种对母爱的认同和相互理解,特别是在母亲弥留之际才尽时前嫌,就特别令人感动。

 

 

Francy Wang 王方

November 23, 2011 at 1am

 

 

 

 

 

 

 

 

 

 

 

 

 

首页